主流供应链金融运行5大模式详解!

发布时间:2021-12-01 11:23:48

供应链金融的实质和发展规模


  供应链金融,指围绕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信用为依托,以真实交易为背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据华创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到14.42万亿元,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7.01万亿元,整体增幅87.31%,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当下,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不断渗透到金融市场,未来供应链金融业务将有望爆发,预计2021年有望突破35万亿。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供应链金融已经经历了从传统到创新的四个阶段性里程碑。


  #第一阶段:线下发展阶段


  即资金方或服务方基于核心大型企业为中心,针对其他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依靠大型企业的信用,向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此阶段的融资数据相对分散,全过程线下处理,银行审批难风险大,导致企业获得融资的效率低。融资过程以人工授信审批为主,一事一议,所以无法借助科技手段达到批量获客。


  #第二阶段:线上发展阶段


  即系统直连资金方、服务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线上融资,利用供应链作为支撑点来带动资金流,让产业与金融结合更紧密。此阶段的融资数据全面线上化,数据种类增加,银行尝试多元化,融资效率有所提升但仍难满足企业需求。这种发展模式以银企直联为核心,银行除了可以依托了核心企业的信用对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经销商授信外,还可以达到批量获客目的。


  #第三阶段: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发展阶段


  即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突破单个供应链的限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通过政企联盟与产融互联,重新融合多平台数据。此阶段的融资数据初具规模,银行平台化,服务企业多,信息不透明,效率进一步提升,但仍难保证实时性;以三流合一平台为核心,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成为三流合一的信息平台,银行打破了二八定律。


  #第四阶段:数字智能化产业链发展阶段


  即依托数字技术,发展为线上化、智能化的金融产业链,帮助商业银行解决了最根本的交易信用问题,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和物理区域壁垒。此阶段的融资数据全部标准化,银行全面线上化,支持实时审批,实时交易,企业快速获得融资且信息透明。数字智能化产业链发展阶段将有效解决前三个阶段的所有发展诟病,将供应链金融业务做到效率化、信息化、整合化和全程可追溯化。


  当前供应链金融除了被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汽车、外贸、医药、农业等行业。钢铁行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缓慢,区域钢铁行业发展进度差异,大多数地区钢铁行业供应链金融还处在第二、第三阶段。钢铁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主要包括五种。在技术层面的创新包括区块链,确保钢铁供应链金融全程可追溯化,有效降低流程风险和权责归属认定,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方向之一。


  主流供应链金融运行模式详解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上游的中小企业将核心企业的赊账凭证(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融资从而进行自身的运营,若到还款期限中小企业不能还款,则金融机构可凭应收账款向核心企业收取。


  #2、预付款模式


  下游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上缴一定押金并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向金融机构贷款,所获贷款即可向核心企业进货。钢铁批发企业向银行提供三成左右的押金,以及和上游厂家签订的产品订购协议等文件材料,银行通过审批后,直接向上游企业提供100%预付款,上游厂家按照产品订购协议准备和运输订购的钢铁产品,发往银行和钢铁批发企业指定的钢铁仓库。这是钢铁供应链金融最常见的业务模式。


  #3、动产质押融资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中可以不涉及核心企业,但业务涉及对货权的控制和物流监管企业的管理,所以仍把其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


  #4、保理模式


  银行受让国内卖方(客户)因向另一同在国内的买方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形成的应收账款,在此基础上为卖方提供应收账款账户管理,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款催收和承担应收账款坏账风险等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在应收账款转让过程中,银行受让卖方应收账款的行为不通知买房的业务称为暗保理;反之,通知买方业务称为明保理。对于客户而言,转让应收账款可以获得销售回款的提前实现,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此外,客户无须提供传统流动资金贷款所需的抵质押和其他担保。次业务模式最主要风险要点也非常明显-----买卖双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应收账款的存在性和可实现性。应收账款转让手续的合法性、有效性。回款客户的锁定。


  #5、保兑仓融资模式


  在供应链中处于下游的企业,往往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账款,才能获得企业持续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企业,可以运用保兑仓业务对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从而获得银行的短期信贷支持。


  保兑仓业务除了需要处于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融资企业)和银行参与外,还需要仓储监管方参与,主要负责对质押物品的评估和监管;保兑仓业务需要上游企业承诺回购,进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融资企业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取货物的权利,因而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短期的资金压力。


  保兑仓业务实现了融资企业的杠杆采购和供应商的批量销售,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收益,实现了多赢的目的。它为处于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有效解决了其全额购货的资金困境。另外,从银行的角度分析,保兑仓业务不仅为银行进一步挖掘了客户资源,同时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既可以由供应商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又能够以物权作担保,进一步降低了所承担的风险。